我很早就从文学前辈郭风老师的散文中读到永安贡川的会清桥、古城墙,觉得它是一页厚重的历史,有些扑朔迷离。90年代初参与编纂三明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,又被”半壁宫花春宴罢,满床牙笏早朝归”的故事深深吸引住。故事说的是贡川陈姓子弟奋发读书,许多人金榜题名,锦袍加身,在京城皆得一官半职。因此,早朝后叔伯兄弟常在一起吟诗作赋,其乐融融。有一天早朝后,皇帝游至陈姓一官员家中,发现牙笏横七竖八堆满床,大小官袍随意抛在一处,不觉龙颜大怒:”官有职位高低,袍有黄、红、蓝之分,如此没大没小,乱堆一处,成何体统!”
陈姓一族官员纷纷跪倒在地,诚恐诚惶地解释道:”臣等罪该万死。但臣等不是有意这样乱放的,因为官大的是侄儿小辈,官小的却是叔伯辈,因此牙笏与官袍才随便堆放。”
皇帝一听惊讶道:”陈家风水如此之好,且画上地理图形看看。”当他看到贡川气势不凡的地形及境内九曲十八弯的沙溪河图形时,心中大惊,暗忖:此乃出天子之宝地,决容不得陈姓与寡人来争天下。于是取出朱笔,从图形中央一笔划去,不久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,竟将贡川九曲十八弯的河道冲直了,从此贡川的风水宝地也就大打折扣了。
传说归传说,但贡川文风兴盛,名人辈出却是千百年来人们有口皆碑的。宋、明朝代历史记载有名可考的进士、举人就出现了23人之多;陈氏家族”九子十登科”的鼎盛也名噪四方。
宋代沙县名士陈NFECD(其时尚未设永安县,其地归沙县管辖)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。他以直谏闻名,不畏权势,爱国爱民,针砭时弊,向上直陈宋时民族与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,提出革新除弊的正确意见。可惜腐败的封建官僚及其最高统治者皇帝,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,不会关心民间疾苦,因此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采纳。
他对书法也颇有造诣,”尚重而谨严”、”精劲萧散,有《兰亭》典型”、”观其书,可以知气节之劲也!”少年有奇才的邓肃官居左正言,为人正直,刚正不阿,忧国忧民,立志抗金。他的著作《NFDE6榈文集》凝聚着他的智慧之星,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明代著名的音乐家杨表正也是贡川人,他的艺术成就在明至清两朝都可以算是最杰出的。虽然他一生过着隐居泉石,不问名利的闲赋生活,但对艺术的追求却终身不缀。他不仅精于琴艺,而且对古琴的历史、曲谱、歌词、琴学理论的研究也有极深的造诣。在明朝万历元年(1573年),他将自己对琴艺3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汇录诸调,考正音文,注明指法,撰写成书。最初书名为《正文对音捷要声谱真传》,共6卷。万历十三年(1588年)重修此书,增为10卷,改书名为《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》,后人简称《琴谱大全》。此书在金陵问世后,大受音乐界和艺术界的赞扬,称为”其文之粹,如金之精,如玉之润”。赞誉杨表正”与古之伯乐无异也”。自此操琴者都按《琴谱大全》所指,遵循其精义练习。他创作的音乐作品《金陵吊古》和以柳宗元词谱曲的《渔歌词》等,在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水平。
他是一位在我国音乐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优秀音乐家。即便到了近现代,贡川人依然以聪明、智慧、勇于创业闻名遐迩。
李宝,在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上大显身手,共和国的蓝天上飞翔的银燕,许多技术攻关项目是由他主持研究成功的,为中国的飞机制造立下殊勋。贡川人的创业精神尤为可嘉,至今保存完好的”笋邦公栈”古厝,依然闪烁着当年贡川人闯荡上海滩、小小笋片走天下的创业雄风。一年一度闽西北一带的笋价,就是在这幢古厝中议定涨跌幅的,可以说贡川人有把握市场经济命脉的权威。具有上海石库门兼西洋风格的小洋楼的主人严国财,20世纪上叶就是经商的巨贾,贡川首富,至今他的后代还是香港商界风云人物。这两年,贡川人大胆调整农业结构,贡川的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。过去在闽西北流传着这么一句话:南平枕,贡川席,沙县洋卷不挑剔。如今,不仅贡席依旧扬名四方,又有贡鸡、贡笋走遍天下。去年贡川被评为”中国贡鸡第一镇”,融燕禽业有限公司成为省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带动数以千计的农户致富。不到万人的贡川古镇,年镇财收入达到300多万元、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,成为三明市”文明乡镇”。
古镇的文化积淀尤为厚重,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宅连片。走进古镇,如走进中国建筑艺术博物馆,一座座房屋飞檐斗拱,一处处厅堂雕梁画栋,让人目不遐接。会清桥、正顺庙、古水井等 ,静静地诉说当年的辉煌。绵延数千米的明代古城墙,更是贡川的一大奇观。古城墙面临宽阔的沙溪河,背倚古镇,数百年来忠实地护卫着古镇的安宁。站在古城墙上,遥想先人筑堡卫乡,勇斗流冠的壮烈,不觉心潮澎湃,仿佛有阵阵金戈铁马的铮响,穿透岁月的漫漫风云,在耳畔激越,一幅壮观的历史长卷,铺展在眼前。
重文兴教、文明向上的淳朴民风,是古镇又一特色。不管是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,还是”文革”狂潮,都阻止不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民众中扎根繁衍。贡川儿女承接着恢宏的民族文化源流的洗礼,也成为创造历史文化无价之宝的开拓者。
因此我想:皇帝老子可以利用权威或者神威破了贡川的”风水”,但永远也湮灭不了贡川的灵气。我知道:民族文化如一灯不灭,可以铸就中华之魂。噢,贡堡,我终于探寻到了你这地灵人杰的奥秘!这也当是历史赠予你的一份慰籍吧。
作者简介:高珍华,二级作家,三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、《三明文艺》杂志编辑部主任;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、三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、三明市客家与华侨研究会研究员、副秘书长、三明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;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,至今已在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400篇(首),出版长篇小说、长篇报告文学、散文集等9部,计有300多万字作品问世;有作品两次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金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