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是这间祠堂的子孙,这里也是我的母校,我又亲身参与祠堂的修复工程。”50多年前,当陈氏大宗祠被用作沙滘小学时,陈向明在这里度过了孩提时光。那时的他不会想到,自己的人生会成为陈家祠历史的一部分,更不会想到,在数十年后仍紧紧与这间祠堂联系在一起,为了祠堂的修复重光四处奔走。 祠堂里的单纯岁月 冬日多云,沙滘陈家祠“本仁堂”有点冷清。但在陈向明心目中,陈家祠却是热闹的。“1964年,我的小学毕业典礼就在这里举行,我们以校务处为背景,拍了毕业照。”校务处,便是现在祠堂右侧被用作华侨博物馆展览的廊房。 陈叔打开了记忆的盒子:如今祠堂的保安室,是他六年级的课室;每天早上和下午,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,为的是抢占放在祠堂大厅的乒乓球桌;大厅前的宽阔平台是当年小学的舞台,他在那里表演“狼来了”,还获了奖…… 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陈家祠落成,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和风雨,1947年陈家祠变成了沙良中心第二小学,后来改名为沙滘小学,办学至1997年。五十年间,陈家祠里书声琅琅,沙滘一代又一代的村人在此启蒙成长。 “1997年8月20日,学校搬出了祠堂。”明叔回忆,挂在校务处的日历被相机定格。学校在旁边的空地新建了校舍,陈家祠自那时起被弃置了十年之久。那时的明叔正值壮年,他当时未曾想过,十多年后自己会成为这间祠堂的守望者。 2007年,沙滘陈氏大宗祠终于启动了修缮工程。仍在工作的明叔经常下班后跑来祠堂,看看工程状况如何。2010年8月,明叔从乐从镇政府退休了,他第一件事就是向单位提出,要回来陈家祠做义工,“这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回来的,我要亲手修自己宗族的祠堂,自己的母校。” 重新踏进正在修葺的陈家祠,陈向明已是花甲之年。一心想让祠堂重新焕发光彩的他,又像50多年前那个少年一样,每 日准时出现在祠堂,为修缮工程出力。为修祠堂求学各地 那 时 ,陈氏 大宗 祠 完 成 了第一 期工程,修好了第一进。明叔则从第二期开始参与,加上此后的三、四期,他就像监工一样,爬上过瓦顶察看工人修屋脊和灰塑公仔,和工程队激烈争论祠堂各处应当如何修复。 虽然自己是本仁堂的子孙,但要根究起祖宗留下的这座老建筑该当怎样修,明叔也需要一步一步去学习。为了研究古建筑,他去过北滘的碧江金楼,去过番禺的五更楼,去过广州陈家祠,向陈家祠博物馆(广州民间工艺博物馆)的专家请教砖雕、梁雕。 在 求 教 中, 明叔 发 现 陈家 祠拱 廊上的木梁雕刻并非仅仅是雕出个形象,实际上每一幅雕刻都有典故。“这些梁雕有讲孔子诗礼传家的,有讲寒窗苦读的,有苏轼游赤壁,还有陶渊明归隐。”当时为了弄清楚梁雕的典故,他请人将梁雕一幅幅拍下来,发给广州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专家一一翻译了出来,又将图片和翻译的过程制作成展板,让更多人去了解。 又如第二进的封火山墙上福鼠吊花篮浮雕上的诗句— —“春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,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这是明叔专门请顺德有名的书法家李良辉书写的。 “你可能疑惑人家王维的原诗是‘空山新雨后’,为什么会改成‘春’呢?”说起这个,明叔特地解释,当时由本村老人组成的祠堂修复咨询组争论过一番,认为“空”与“凶”谐音,不吉,而临近的沙滘牧百里古民居群里原来也有“春山新雨后”的写法,遂写作“春山新雨后”。 明叔对祠堂每个角落的修复可谓锱铢必较,这自然免不了和修复的工程队有争论摩擦。这之中,最令他痛心的是大厅的神台被工程队“过度修复”了。 这张用花梨木制成的大神台,经历了百多年的岁月,原是应该显得老旧沧桑。但工程队用砂纸将其磨得光滑了,又把神台崩缺的雕刻给补完整。对此,明叔十分痛心:“磨光滑了就没有了沧桑感,这样只有观赏价值,没有历史价值,不如买张新的算了!” 明叔一直认为,陈家祠是百年前的老建筑,如今要修复,就应当“修旧如旧,才能老当益壮”。 祠堂活化才能有生气 2015年,耗资3000多万元的沙滘陈氏大宗祠经历四期工程,终于完成了修复。自此,陈向明从“监工”变成了义务讲解员。 除了将有关陈家祠的知识向游客做讲解外,明叔还当起了“活动家”。他在祠堂里组织诗书画活动、唱粤曲活动,村中不少人都来参加了,陈氏族人的字画墨宝被他裱起来,排在大厅里展出。人群来来往往,祠堂欢声笑语,陈家祠似乎热闹起来了。 不过这样的活动只持续了一两次。当陈氏大宗祠被拿来作为华侨博物馆后,要搞活动变得困难了。而且,现在的陈家祠平时大门紧闭,只有每周日开放,让偌大的祠堂显得冷冷清清。 “花这么多钱修复了,却关起门来干嘛呢?”明叔叹息,在他心目中,陈家祠要真正活化起来,就不能“摆着”,要打开门来。“我希望能在这里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,不仅是本村人,让有兴趣的人都能参与进来。”他认为,这些文化活动可以是写诗作画题字,可以是唱粤曲粤剧,还可以是文化论坛,学术研讨会,“这样才是活化,祠堂才有生气。” “大家都是冲着陈氏大宗祠而来的。”对于这个沙滘乃至乐从和顺德的“招牌”,明叔还有更大的“野心”——“我希望以后能把祠堂那些精致的灰雕公仔、木雕和砖雕,微缩成工艺品销售,这样祠堂的建筑工艺才能让更多人欣赏得到。” 文/珠江时报记者 卢浩能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