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·宝祜四年(1256)状元宰相文天祥在《山阴天乐陈氏宗谱·序》中说到修谱的目的是“报本追远”(寻根问祖报答祖上恩德)。
翻开这部宗谱。得知4000多年前一个位叫舜的贤明君主,姓妫,善于制陶。他的子孙继承了这一技艺。商末,舜的后裔阏父任陶正(管理制陶业的官),因制陶有功,深得周文王欢心,文王便将长女太姬许给他的儿子妫满。武王灭商之后,把满封于陈(今河南省东部,安徽省西部),于是满的后代便以封地为氏,改姓陈。满成为陈氏的始祖。
三国·吴·赤乌初年,陈氏第60世、东汉·太傅陈蕃之孙、吴·枢密院事陈筒,见天下纷争,遂迁家于义乌大陈。之后,陈筒长子陈?,由大陈迁居天乐郗坞(今属进化镇)。至元朝,陈?的11世孙陈节恩、陈节则,又由郗坞迁至富家墩(今称傅墩),成为该村的始迁祖。
陈氏为什么要迁天乐呢?因为“吾越山川名胜甲两浙(浙东、浙西),惟山阴为越之最,而天乐尤为山阴之最……其地有英峰(又叫鹰峰、莺歌尖),峰之下即陈氏一族。族之旁有鹤池,池深源于大海;族之南有鹅峰,峰峻耸乎青天,凭眺之余,苍苍郁郁,挺然远拱;族之外,萦上下?,潮流分壑,汇源委青化;族之左右,龟山低耸,琴石高张……”在这个山明水秀的山坞里结庐隐居,本是陈氏始迁的初衷。
富家墩陈氏一族,耕读传家,至今已延到26-27世,有近2000人。其中第22世陈得明,“自幼禀质羸弱”,又未入科举之门,但他刻苦读书,“案头列经史文房(笔、墨、纸、砚)”,又“乐水乐山成癖”,在教书、行医之余,“造(到)青化极顶,窥龙湫石匮之灵异,搜阅青化书屋之玄诠……”,至晚年,“回忆五十载经历”,编成《天乐乡富家墩村志》,为故乡、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这部志书虽然只分“志陆”、“志水”两部分,但村内的山川路桥、名胜古迹,几乎囊括其中,是萧山历史上第一部村志。
摘自——《陈氏宗亲网》